預應力加固法就是采用體外補加預應力拉桿或型鋼撐桿,對結構或構件進行加固的方法。采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桿或型鋼撐桿,對結構構件或整體進行加固的方法。特點是通過預先施加應力的方法強迫后加拉桿或撐桿承擔部分內力,改變原結構內力分布并降低原結構應力水平?墒剐录訕嫾蟋F(xiàn)象緩解或完全消除,后加部分與原結構能較好地共同工作,從而顯著提高結構承載能力,減小結構變形。那么預應力加固法是怎么完成的呢?下面加固公司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預應力加固法的流程。
1、放樣定位
(1)滑塊墊板及錨固支座位置的放樣定位
量取滑塊墊板的中心位置及跨中位置(沿梁底從錨固實際中心也就是投影點向跨中方向量取),然后分別標記在梁底的兩側,接著將墊板的平面尺寸繪在梁底面上,并將有關螺栓的孔位標出來。其中,在墊板放樣中,梁的撓度影響可忽略不計。
(2)上錨固點的放樣定位
斜筋上錨固點位于梁頂或梁端面時,以單梁頂(端)面的縱軸線為基準,沿縱橋向測量錨固點距梁端的距離。
錨固點位于梁端時,應量取錨固點距梁底或梁頂面的垂直距離,再沿橫橋向對稱量取上錨固點的橫向距離,標出錨固點的理論位置。由于梁的頂板和腹板中均有鋼筋存在,特別是受力鋼筋,在進行錨固點放樣時,可將錨固點位置適當調整以避開這些鋼筋,切記不應將其切斷。
2、上錨固點設置
當上錨固點設在梁頂及梁端頂面時,需要按設計的斜筋穿出位置,在橋面板或梁頂面鑿穿2個具有與斜筋角度相同的斜孔。首先把橋面鋪裝層鑿去,將梁頂面混凝土保護層鑿去,露出鋼筋,再將錨固墊板處的混凝土進行細鑿。按斜孔的設計角度做一個鑿孔架,將鑿巖機的鉆桿放入鑿孔架的槽內,使鉆頭中心對準理論錨固點,然后再進行鑿孔,以便鑿好斜孔。上錨固孔鑿完之后,將梁頂面混凝土清理干凈,除去混凝土碎渣。然后,在開鑿后的混凝土表面涂一層環(huán)氧膠液,再用環(huán)氧水泥砂漿鋪平。最后將上錨固設在梁頂時,應保證錨墊板的上表面與梁頂面平齊,或略低一點,以確保錨固點上有盡可能厚的混凝土保護層。
3、轉向裝置
轉向裝置是實現(xiàn)體外索加固的重要構件,其傳載方式和自身性能也是影響預應力施加效果的關鍵。體外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預應力筋必須通過轉向裝置改變方向,從而形成設計的預應力筋曲線形式。在轉向裝置與預應力筋的接觸區(qū)域,由于摩擦和橫向力的擠壓作用。如果轉向裝置設計不合理或構造措施不當,預應力鋼材容易產生局部硬化和摩阻損失過大。轉向裝置的設計要求預應力筋在折角點的位置必須高度準確,避免產生附加應力,轉向裝置在結構使用期內也不應對預應力鋼材有任何損害。另外,轉向裝置的加工應在加工廠進行,嚴禁在現(xiàn)場加工,現(xiàn)場安裝中,要嚴格按圖紙進行,在運輸及焊接過程中,應采取措施防止焊接變形,穿束前應拉線確定安裝是否合適。
4、預應力筋的安裝和張拉
在安裝預應力筋前,首先要檢查各種錨具是否能正常工作,特別是粗鋼筋的螺桿和螺母的匹配情況,逐個試擰,均應達到每個絲頭在不加力的情況下,以手擰動就可將螺母擰至全程。
對于水平筋和斜筋分別采用兩根粗鋼筋或斜桿為型鋼的情況,首先將斜筋與水平滑塊固定在一起,并將斜筋的上錨固點固定。用臨時支架將滑塊定位在其墊板的位置上,然后再穿入水平筋。穿筋時,應保證水平筋的兩端均有相等的絲頭長度,檢查滑塊位置并預留滑移量。為了防止在張拉錨固時擰緊螺母困難,上緊兩水平筋的螺母,同時應保證水平筋的中心與滑塊錨孔的對中。
而橫向收緊水平筋產生預應力的體系,則首先按斜筋的斜度要求將斜桿焊接在梁端的U形錨固板上,采用夾桿焊將水平筋焊在斜筋上。每隔2~2.5m用木塊將水平拉桿墊起,然后安裝鎖緊裝置,以減少垂度。以備張拉,先安放彎起點處的立柱,再按設計位置安裝撐棍和收緊器。
5、壓漿
張拉完成后,局部有粘結段的壓漿工作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,首先施工前要進行1∶1的模型試驗,在保證壓漿密實飽滿的情況下,局部有粘結段的粘結力可達到設計張拉力的108%。工程中,壓漿施工在張拉完成后24h內進行,以滿足錨固要求。壓漿采用手動壓漿機,保證壓漿過程的均勻穩(wěn)定和壓漿壓力的要求。另外,壓漿密實程度將直接影響粘結效果,所以在壓漿中應嚴格控制水灰比,并保持壓力均勻。